mint明牙

人生忧患识字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格调》及衍生思绪


随笔。半夜不睡,多半要废…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特意去区分格调高低,因为不论高雅还是低俗,有需求就有生产,可以理解,若挑三拣四难免有多管闲事之嫌。不过近来悟到,合理并不一定就要全盘接受,尤其是当劣币驱逐良币的时候,不能没有一点危机感。


去年我在可以称得上是论坛的地方看了一个月的评论,不是作为用户在碎片时间里的一扫而过,而是作为一个后台运营,以每天审阅25000条评论的强度在接受这个社会真实传来的信号。作为结果,眼界大开。


无论这世界好还是坏,众人似乎都出离愤怒,你甚至都不用阅读具体的评论内容,但看满篇的感叹号和问号以及……一些我并不能识别是否是脸滚键盘出来的乱码,就能感受到读者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多激动。我有时被那种激烈压倒,在屏幕前不自觉地缩缩脖子,得深呼吸一下才能再次扎进那片情绪的海。


实际上,适应这种语言环境很快,第二天就几乎可以心平气和地读所有的话,包括需要被屏蔽掉的那些。读着读着,其实就会发现里面用词都很单一,有种好玩的模式,就是首先以一个加感叹号的句子表示出自己鲜明的喜恶,然后以自身鲜活的经历加以论证,最后一句带着一串惊叹号的总结:大家千万……评论结束。话题在变,结构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令人惊叹。这种洗脑式的教学已经让我在面对推送的文章时可以下意识的联想到一串各种型号的评论应该是如何编写的。再见识一番,做营销号上岗指日可待。


这类尚可以算是可读性较强的评论,剩下的情绪宣泄型,插科打诨型,不合时宜型,不堪入目型……总之绝了。偏偏情绪总是骑着人的理性狂奔,这样的低端产出,往往能获得最大的效应。评论如此,被舆论左右的,社会上大多的精神产出,亦如此。


福赛尔在《格调》提到工业社会里的贫民化趋势,虽然描述中不免有精英立场上的吐槽和可爱的偏见,但是他的观点本身,是很值得深思的。他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我们生产的每一样产品,包括文化产品,都趋向贫民化,即更加符合大众的趣味:如超级畅销书,或者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淘宝爆款,商业大片,网红食品等。在流量社会里,可以说大众屠杀了很多优秀,独特和经典的东西。在思考之前,先抛掉“他在划分等级”或“他在居高临下地批判大众品味”的看法,不然你会觉得这种说法像是一个被定义的社会精英撇着嘴,用手帕擦他的小手指。其实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他表达的是当今社会确实存在的隐忧,而且随着资本的参与,其影响已经到了很难收拾的地步。


倘若对过去的自己说,有一天你会如此看不惯这些事,估计过去的自己也不会相信,反而要笑他愤世嫉俗,像个孩子,但没愤世嫉俗过的成熟,内里总是很空虚的。


也许今后自己的能力之内,做一些有用的事,至少除了无奈之外,还能有一些骄傲存留下来。

评论

热度(3)